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对比

304浏览
更新时间:2023-12-02
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对比

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对比?

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对比

今年看了好几本曾国藩的书,当年受银屑病的困扰很多年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治愈。

我今年也参加学习了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专题会议,内心感慨万千,曾国藩要是生活在这个年代多好,至少是多了一种治愈的可能性。

什么是银屑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也有一些患者会有关节疼痛,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650万的银屑病患者,其中80%-90%患者是斑块状银屑病,约30%的患者是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交、心理都有很大影响,需要积极治疗。

对于不同类型的银屑病的诊断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是有专门的评分标准的,叫PASI评分。

就诊时候最好告诉医生全部的皮疹部位,有些隐私部位不要隐瞒,以免影响评分。

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银屑病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会不同。

银屑病的治疗?前面写过一篇关于银屑病的文章,当时没有提到生物制剂,评论区有朋友说不全面,实际上我也是有我的考虑没有放进去,生物药物是中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轻中度的银屑病是有其它的有效药物控制的,没必要上来就用生物制剂。

现有生物药物治疗银屑病具有极佳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并且耐受良好。

与传统系统性疗法不同,它针对性地阻断引起银屑病患者皮肤细胞过度增生的特定免疫环节,从临床使用数据来看,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等特点。

但是也是需要去正规的临床研究中心治疗,不建议直接买的注射,因为一个新生的药物,治疗的例数是有限的,严重的和轻度的不良反应也是不能绝对排除的。

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优特克单抗、苏金单抗、艾克司单抗、布罗达单抗、古塞库单抗、塞妥珠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等等。

今年批准的两种生物制剂同时获批用于治疗对环孢素、甲氨蝶呤(MTX)或PUVA(补骨脂素和紫外线A)等其它系统治疗不应答、有禁忌或无法耐受的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什么单抗?抗体,也叫免疫球蛋白 (Ig),是一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糖蛋白。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比如司库奇尤单抗,是白介素17A抑制剂。

单抗类药物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针对我们治疗的靶点制造出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从而靶向阻断导致疾病发生的信号通路。

单抗类药物都具有专一性强、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临床特点。

简单的说,是从疾病的机制来看,产生银屑病的炎症反应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过程中,生产出可以匹配的、能够阻滞的这个炎症反应的抗体,就不会有炎症反应的症状出来。

发展历程免疫细胞T细胞为研发银屑病新型生物靶向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角质形成细胞到Th1细胞再到Th17细胞,科学家们对银屑病的探索从未停止。

1980年以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过速;1982年,银屑病皮损中在毛细血管周围可检测到T细胞;1986年,环孢素显著改善严重银屑病症状,发现Th1和Th2;1989年,发现IL-12;1993年,IL-12刺激Th1细胞分化;1998年,银屑病皮损中发现IL-12(p40)水平增高;2000年,发现IL-23;2003年,IL-23刺激T细胞产生IL-17A;2004年,银屑病皮损中发现IL-23(p19和p40)水平增加;2005年,发现Th17细胞家族;2008年,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发现IL-17A-T细胞;2010年,IL-17A抑制剂理念形成。

尽管银屑病发病机制没有明确,但已经明确的是,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炎性疾病。

30多年的发展路程已经证实了银屑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明确的,证据就是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为了实现其复杂的功能,离不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的作用。

而部分免疫细胞恰恰揭示了银屑病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

其中Th17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白介素(IL-23)可以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等促进真皮血管新生,是银屑病发病、进展的重要通路。

因为这些免疫通路的明晰,科学家们就考虑是否可以通过阻断这些通路来实现对银屑病的控制,就不断地有了这些年的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治疗启动前应考虑的事项排除标准;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免疫接种;监视指标;共病检查;机会感染高风险患者的评估。

不管怎么说,不要一味的追求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比较好,副反应仍需重视,尤其感染风险。

控制生物制剂治疗的副反应,评估检测工作从用药前开始,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1.治疗前包括潜在的感染、肿瘤的筛查、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病等共病的评估。

2.治疗期间风险管理:上述指标定期复查。

3.感染高风险生活习惯的控制。

4.共病的控制管理。

永远要记住:基础维护比特殊治疗重要;个人生活的管理比治疗重要。

我是药师小平,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更多的问题可以留言一起探讨。

交流群
68位患者
19位患者
49位患者
46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