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癣的偏方用白醋?
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或者偏方治疗足癣病的人有很多,许多人甚至就是听了一个方子就开始自己在家治疗,却忽略了中医治疗是讲究辨证论治的,而且许多中药自带一定毒性,用量过多会导致皮肤损伤,因此本文就聊一聊中医治疗足癣病的思路和用药原则。足癣病足癣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自然人群发病率在10%以上,其中中国发病率为18%-25%左右,远高于欧洲的14%,这其实与中国人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及缺乏对足癣病的科学防范意识相关。
中医对足癣病的认识中医药治疗足癣病足癣病相当于中医中的“脚湿气”,与西医认为其是一种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不同,中医认为其是一种内因和外因均有的疾病。
中医理论中其多因患者平素生活起居不慎,久居湿热地区、趾缝潮湿、脚汗多而外感湿邪(外因),或者因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脾虚湿蕴下注足部,蕴积生风,久则湿热化燥,耗伤阴液,肤失濡养,内风滋生(内因)。
因此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根据辨病、皮损辨证、病型等多方面相结合辨证论治是基本原则,而具体的治疗中需要根据辩证结果来具体判断到底是用内治法、外治法或者联合治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实无论是内治法、外治法或者联合治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临床上大概的使用原则如下:单纯外治法适用于初发、病灶局限的患者;单纯内治法适用于外治法疗效欠佳、反复发作、或合并有其他不利于本病治愈的系统疾患或不愿意接受外治法的患者;联合疗法原则联合治疗适用于重度、受累面积较大、反复发作、或伴有某些系统疾病的患者。
①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外治法的种类可分为湿敷法、浸泡法、熏洗法、封包法,不同的证型要用不同的疗法,具体如下:湿热下注证时候使用湿敷法、浸泡法;血虚风燥证适用熏洗法、浸泡法;封包疗法适用于足部皮肤皲裂、肥厚者。
外治法的总体原则是外敷或者浸泡的药液温度以舒适为宜,并且注意避免烫伤和刺激性强的药物。
②内治法中医汤剂内治法的治疗原则多样,必须以辩证后的结果为依据,大体如下:清热利湿法、利湿止痒法、养血润燥法、祛风止痒法等。
药物可以选用汤药或者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证临床表现: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红色糜烂面、水疱、渗液。
可有不同程度瘙痒或不痒,或伴有恶寒、发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或苔黄厚腻、或苔白厚腻;脉滑或滑数。
治疗原则:利湿清热,解毒止痒用药方案:①外治法(湿敷法、浸泡法)苍肤水剂加减湿敷或浸泡,常用药物:苍耳子、地肤子、蛇床子、土槿皮、苦参、百部、枯矾等。
渗液多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茵陈;糜烂明显者加地榆;痒甚者加地肤子、白鲜皮、苦参。
②内治法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或者龙胆泻肝汤加减;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糜烂、渗液明显、水疱多者加赤小豆、苍术;便秘者加大黄;口渴、口干、失眠多梦、夜间瘙痒加剧者加知母、元参、地骨皮、白鲜皮;脓液多者加野菊花、黄连;便溏者加白扁豆、白术、砂仁。
③中成药复方香莲外洗液外用中成药可选用10% 复方香莲外洗液、祛湿散、黄连膏;内服中成药可选用四妙丸、龙胆泻肝丸。
2、血虚风燥证血虚风燥证临床表现:皮疹呈足趾、足底皮肤干燥、脱屑;或足跖、足跟、足底粗糙、肥厚;或足跟、足底皲裂、出血、疼痛。
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不痒;口渴;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脉细。
治疗原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①外治法(熏洗法、浸泡法、封包法)用醒皮汤熏洗、浸泡:荆芥、防风、金银花、皂角刺、蛇床子、贯众、芫花、白鲜皮、鹤虱草、苦参等。
脱屑多者加杏仁;皲裂重者加侧伯叶、白及、地榆。
若皲裂重者,可用黄连膏、润肌膏、香莲软膏等封包治疗。
②内治法代表方药养血祛风汤或当归饮子加减;脱屑多者加杏仁;皲裂重者加白及、地榆;肥厚重者加威灵仙。
③中成药复方透骨草溶液外用中成药可选用复方透骨草溶液,内服中成药可选用润燥止痒胶囊、当归丸。
用醋泡脚能否治疗足癣病拿醋泡脚并不能根除足癣病用醋泡脚治疗足癣病的证据不足,并且当前研究表明用醋泡脚可以减轻临床表现,但并不具有杀灭真菌的作用。
其次,用醋泡脚适合那些足部皮肤完整,无明显破溃、糜烂的足癣病患者,足部有明显伤口的患者是禁用的,并且要注意醋的浓度和泡脚的时间,一般建议100ml白醋配合100-200ml温水,浸泡20分钟即可。
总结中医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多在4-6周左右,并且可以和常规的抗真菌治疗相互配合,在除菌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让患者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
其次,再次强调中医药是需要辩证论证的,建议足癣病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提前前往专业中医师进行辩证论证,在专业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