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癣能下去吗?足癣,俗称“脚气”,是一种足部真菌感染。他在入院前一周,出现了双下肢进行性水肿,伴有尿中泡沫增多症状。经检查,患者的尿蛋白为“4+”,24小时尿蛋白为7.9g,血白蛋白为18
癣能下去吗?
足癣,俗称“脚气”,是一种足部真菌感染。他在入院前一周,出现了双下肢进行性水肿,伴有尿中泡沫增多症状。
经检查,患者的尿蛋白为“4+”,24小时尿蛋白为7.9g,血白蛋白为18.5g/L,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随后,医生给患者进行了更详细的免疫系统相关检查、血生化及肾活检检查,肾脏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肿胀。
这种病叫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病”,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移植或药物等因素引起。
这就有点儿奇怪了。
这种病原本在临床上就比较少见,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但患者哪里有感染灶呢?医生仔细询问得知,患者既往没有肾病史,只是几十年来一直被足癣所困扰。
这两年,他开始间断出现双耳流出液体的情况,也没在意。
直到近一个月双侧大腿根部又长出红色的大片皮疹,伴有脱屑和痒感,他才来就诊。
肾内科请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医生会诊,结果显示患者同时患有“足癣”“真菌性外耳道炎”“股癣”,这3种病都源自真菌感染。
再回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病”的话题。
由于此病多与感染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医生在分析这位患者的病史和进行辅助检查后,排除了其他继发因素,将焦点集中在他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上。
最终,经加强抗真菌治疗,患者腹股沟大片皮疹消退,双耳真菌性感染好转,再配合每天4片的泼尼松治疗,两周后患者的尿蛋白检查结果转为阴性,水肿完全缓解后出院。
2 真菌感染导致肾病的原因治好了真菌感染,肾脏也没毛病了?感染真有如此“威力”,能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肾病吗?实际在临床上很多肾病都与感染有关。
致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动员体内的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炎症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对抗“外来敌人”。
但有的时候,这些免疫反应会不自觉地伤及自身。
比如,“免疫过度”会损伤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其中有外来抗原和自身抗体的复合物、激活的补体及炎症细胞的作用。
这就是感染后引起自体免疫性疾病或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导致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主要有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皮病等。
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尤其儿童多见。
细菌、病毒感染后引起肾病是较为常见的,其显著特点都是出现蛋白尿或血尿等。
然而,与真菌相关的肾病比较少见。
一般情况下,真菌只引起角化组织的良性感染,如灰指甲、体癣、股癣、足癣、头癣等。
而上面提到的那位患者真菌感染不仅累及广泛,且病情严重。
另外,这也与他本身的体质、生活习惯和基因易感性等有关。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健康人群真菌病的遗传易感性进行了研究,发现Dectin-1和CARD9这两个基因的变异都可能与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有关。
其中,Dectin-1负责识别真菌,将信号传递给免疫细胞,这时候CARD9就像个重要的信使,对信号传递、激活下游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
所以,两者若发生变异可造成不能识别真菌感染,或可导致识别以后不能顺利抵抗真菌,这些都会使真菌肆无忌惮地蔓延下去。
上述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3 “脚气”反复发作应注意尿的改变感染与肾病密切相关。
比如,儿童反复扁桃体感染,容易引起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和泡沫尿。
其肾脏病理类型常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即有IgA等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患儿感染后反复血尿,发作频繁的甚至要考虑切除扁桃体。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肾病。
肾脏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有些丙肝患者还可出现冷球蛋白血症相关性肾病。
鼠类传播的汉坦病毒更易引起流行性出血热,出现蛋白尿和急性肾衰,这是一种很凶险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衰为主要表现,短期内患者可发展为无尿和肾功能衰竭。
此外,很多病毒除了可通过免疫反应介导肾脏损伤以外,还可通过在肾组织内的繁殖和复制,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起病变,如HIV病毒。
还有一些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反应,比如,苍白密螺旋体的驱梅药物治疗可引起膜性肾病。
了解感染的“威力”后,我们不能再忽视“脚气”之类的真菌感染。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出现反复多次感染,应该注意是否有尿色、尿量的改变,是否有尿中泡沫增多、血尿、水肿等症状,并定期做肾脏方面的尿常规、血肌酐、肾脏超声等检查。
不放过这些预警信号,才能尽最大努力避免感染来找肾脏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