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癣中药方剂治疗医案
341阅读 · 2023-11-28

内容介绍:清洁、护理头发是现代人生活的日常必修课,关系到个人形象和气质,马虎不得。

头皮癣中药方剂治疗医案?

头皮癣中药方剂治疗医案

清洁、护理头发是现代人生活的日常必修课,关系到个人形象和气质,马虎不得。

不过,如果头皮长了脓包和疙瘩,不仅有痒感、痛感,而且影响心情。

以头皮和头发、毛囊和皮脂腺等为主体,构成了一个人体生态小环境,有自我修复功能。

如果头皮有红肿、疼痛、头屑、长癣、疮痈等问题,意味着生态平衡打破,出现感染征兆,需要及时处理。

现代医学分析认为,头皮的红、肿、痒、痛,基本原理是皮脂腺分泌的脂质过于旺盛,溢出毛囊,让大量细菌生长和繁殖,细菌分解了脂质,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头皮组织产生油腻感、瘙痒感和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推移,炎症逐步加重和蔓延。

头皮长疙瘩和脓包,不是毛囊炎,就是脂溢性皮炎,或真菌、病毒感染,有时内分泌紊乱、身体过敏、情绪压力大、气温升高等也会诱发。

多见于10类人群:身体油脂分泌过于旺盛的内分泌失调的打理头皮和头发方法不对的长期熬夜和睡眠质量比较差的免疫力差和体质比较弱的思想压力较大,情绪长期异常的动不动就大汗淋漓的,年轻人多见糖尿病和甲亢患者颈椎长期不好的经常接触化工物质和厨房油烟的治疗多采用激素类、抗菌类药物消炎、维生素除痒,分为内服和外用等途径,不过容易复发,要做好长期反复折腾的准备。

中医把头皮长出脓包、疙瘩,或者成片扎堆出现红肿,叫做“头疮”、“头癣”,成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从内因看,有3个:1、湿热体质引起,包括肝经湿热、脾胃湿热,因为这两处的湿热外应于头,发散于顶。

湿热会产生湿毒、热毒,体内到处作乱,在体为体疮,在脸为痘疮,窜至头部就是头疮。

头疮任其发展,湿热熏蒸,轻的头屑增多,痒感加强,慢慢会引起脱发、疤痕等问题。

从舌象脉象看,舌苔薄黄,脉弦。

口苦口臭,有黏腻感,大便沾马桶,小便泛黄。

2、阴虚体质引起,含肾阴不足、脾阴虚弱,导致素体虚弱,腠理不固。

肾阴不足就会相火妄动,脾阴虚弱会引起中焦血热上冲,以肝热、胃热为前锋,致使热毒上引,诱发皮疹、疮痈。

从舌象脉象看,舌质淡、红,脉沉细。

经常生病,面色苍白,食欲差,有反胃感。

3、气血不畅引起,先是脾虚、肝郁、胃弱,然后引起上焦心肺生火,下焦肾气不足。

肺主皮毛、肾主藏精,肺热不除,肾气不旺,然后气血不荣,慢慢发质变差,头疮不可不免。

从舌象脉象看,舌尖偏白,舌苔厚腻,脉细数。

从外因看,主要是天气引起,春季梅雨潮湿,夏季高温郁热,秋季风干燥热等均可能诱发。

中医调理头疮、头癣的药方比较多,通常是内治+外用双管齐下。

内治:有解毒利湿的金薏汤、益气养阴的蓝芪汤、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等,有的人选择具备“调湿热、强素体”功效的“复方花叶汤”调理。

复方花叶汤是根据清代创立的“花叶散”改良而来,记载于《绛囊撮要》,全方12味药材:君药4味:金银花、野菊花、大青叶、槐花(炒),祛热拔毒,凉血益肾;臣药4味:桑叶、白鲜皮、侧柏叶、蝉衣,解毒止痒,活血养气;佐药3味:丹参、赤芍、茯苓,健脾渗湿,疏通中焦;使药1味:淡竹叶,利尿散热。

该药方表里同治,解疮毒、除脓肿、消头疮。

外治:苍耳子、明矾、雄黄熬水洗头,不可内服;或者用黄柏、蒲公英、金不换、马齿苋捣碎,外敷于患处,每日1—2次。

在治疗的同时,要改良生活方式,减少应酬,饮食清淡,远离辛辣,注意不要熬夜和长期压抑。